“华阳茶室” (Oriental Kopi) 隶属华阳餐饮集团,由拿督陈建丞于柔佛创立,以白咖啡与 128 层蛋挞为核心产品。通过中央厨房与标准化运营体系,品牌快速布局全国,并于 2024 年启动上市计划,成为本地茶室现代化经营的代表案例。
2024 年,华阳迈向资本市场时,本地餐饮圈都在讨论:一家以“蛋挞 + 南洋咖啡”起家的品牌,凭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在全马形成排队效应,并成功实现规模化扩张?餐饮连锁最难的不是开店,而是在扩张中维持品质与体验的一致性。本篇文章将从供应链、标准化系统、清真认证到数据化运营四大模块,拆解华阳的成长底层结构,理解其真正的成功逻辑。


从供应链一体化到成本优化:“华阳茶室”的底层效率设计
早期茶室扩张常因供应商差异导致口感波动。华阳集团采行“关键原料前置管理”策略——将咖啡豆烘焙曲线、蛋挞皮层厚度与奶油含量等关键工序转移至中央厨房,以减少门店手工环节与人为误差。
此举不仅稳定原料成本,也让每家门店的出品更容易保持同一品质标准。
| 项目 | 调整前 | 调整后 | 成果趋势 |
|---|---|---|---|
| 原料成本区间浮动 | ±18% | ±6% | 成本可控度 ↑ |
| 咖啡口感一致性评分 | 7.8/10 | 9.1/10 | 出品稳定度 ↑ |
| 门店备货耗损比例 | 9% | 4% | 营运浪费 ↓ |
供应链从“跟着价格走”变为“跟着品质走”,是多店复制的先决条件。


“华阳茶室”标准化运营体系:可复制的连锁门店模型
排队本身不是问题,“排队体验差”才是问题。
华阳导入智能排队与高峰人流监控系统,通过客流预测来提前调动厨房备料与前台配置。
| 优化指标 | 推行前 | 推行后 | 提升率 |
|---|---|---|---|
| 峰时等候时长 | 35 分钟 | 25 分钟 | ↓ 28% |
| 下单至上桌时间 | 14 分钟 | 9 分钟 | ↓ 36% |
| 顾客二次回访率 | 61% | 83% | ↑ 22% |
排队从“等待”转变为“过程设计”,体验即可正向。


清真认证战略:打通多族群与海外市场的增长通道
在马来西亚,清真认证不仅是身份标签,更是市场边界。
华阳取得清真资格后,使品牌能在不改变风味特色的前提下进入更广泛族群,并成为拓展海外商场(尤其新加坡与印尼)时的信任凭证。
清真布局带来的可量化成果:
- 跨族群客群覆盖率提升 +41%
- 零售型白咖啡与蛋挞礼盒成为新增长线
- 海外商务洽谈与连锁合作门槛显著降低
换言之,清真认证不是“额外条件”,是增长引擎。


—图片转载至网络
数据驱动的排队管理:从痛点到吸引力的体验优化
排队本身不是问题,“排队体验差”才是问题。
华阳导入智能排队与高峰人流监控系统,通过客流预测来提前调动厨房备料与前台配置。
| 优化指标 | 推行前 | 推行后 | 提升率 |
|---|---|---|---|
| 峰时等候时长 | 35 分钟 | 25 分钟 | ↓ 28% |
| 下单至上桌时间 | 14 分钟 | 9 分钟 | ↓ 36% |
| 顾客二次回访率 | 61% | 83% | ↑ 22% |
排队从“等待”转变为“过程设计”,体验即可正向。
华阳的扩张不是凭单品爆红,而是通过供应链、营运系统、文化定位与数据管理的多层结构支撑。
这篇文章记录了拿督陈建丞在茶室连锁化过程中的组织与系统能力,体现了“以结构解决成长痛点”的品牌精神。
若你正在研究 F&B 如何从“区域生意”走向“规模品牌”,欢迎收藏与分享本篇。
